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

2021-05-26 · 发起讨论
此处需要一个图表展示
区域隶属_西汉_新_东汉_ >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7-13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_西汉_新_东汉_ >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|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 ~ 朝代新结束
雅戈 2021-08-02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_西汉_新_东汉_ >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
雅戈 2021-08-02
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中屡见的三辅地区,大致相当于秦内史之地,汉初为渭南、河上、中地三郡,高帝九年(前 198 )罢此三郡,复置内史以统京畿。至文帝末年,内史分为左、右,左内史即故河上郡地,右内史则为原渭南、中地两郡之地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以右内史上雒、商两县别属弘农郡。太初元年(前 104 ),正式分左内史为左冯翊,改右内史为右扶风、京兆尹,并称三辅。
区域隶属_汉_ >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| 汉更始元年十月 ~ 汉·刘玄结束
雅戈 2022-06-21
区域隶属_西汉_新_东汉_ >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|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 ~ 东汉九卿出任州牧
雅戈 2022-06-21
区域隶属_司隶校尉_ >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|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 ~ 地图底图开发的结束时间
雅戈 2022-07-30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高陵县_千春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高陵县_千春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高陵县_千春县_ |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栎阳县_师亭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栎阳县_师亭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栎阳县_师亭_ |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翟道_涣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翟道_涣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夏阳县_冀亭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夏阳县_冀亭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衙县_达昌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衙县_达昌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鄜县_修令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鄜县_修令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频阳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频阳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新改县名时间前夜普遍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临晋县_监晋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临晋县_监晋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重泉县_调泉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郃阳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郃阳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武城县_桓城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褱德县_德欢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12. 褱德县(前 202 一 8 ) 《秩律》中作”壞德”,然《秦封泥集》中收录有封泥“褱德丞印”,与《汉志》写法同。《史记》卷57《周勃世家》中又有“赐食邑于懷德”者,亦治此今地陕西大荔县东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褱德县_德欢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地图底图开发的结束时间
雅戈 2021-05-27
12. 褱德县(前 202 一 8 ) 《秩律》中作”壞德”,然《秦封泥集》中收录有封泥“褱德丞印”,与《汉志》写法同。《史记》卷57《周勃世家》中又有“赐食邑于懷德”者,亦治此今地陕西大荔县东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云阳县_ | 西汉高祖五年二月初三 ~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云阳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池阳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14. 池阳县(前 191 — 8 ) 《汉志》云:“惠帝四年置。”治今陕西泾阳县西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谷口县_谷喙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15. 谷口县(前 161 — 8 ) 《史记》卷22《汉兴以来将相名臣表》云,文帝后三年置。治今陕西礼泉县东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祋祤县_ |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16. 祋祤县(前 155 — 8 ) 《汉志》云:“景帝二年置”。吴卓信曰,栩字,“《说文》所无。《卫青传》又作栩。王厚之《集古印谱》有祋祤丞印,亦从木旁” ... 治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万年县_异赤县_ | 西汉元帝永光三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17. 万年县(前 41 — 8 ) 高帝十年置。元帝永光三年来隶。《秩律》中有“万年邑”,《汉旧仪》亦云“太上皇万年邑千户”,然《三辅黄图》云:“高帝葬太上皇于栋阳北原,因置万年县于栋阳大城内,以为奉陵邑。” ... 本篇为统一称谓,一律作县。治栋阳县中,即今陕西西安临潼区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长陵县_长平县_ | 西汉元帝永光三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18 . 长陵县(前 41 — 8 ) 高帝十二年置,元帝永光三年来隶。治今陕西咸阳市东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阳陵县_渭阳县_ | 西汉元帝永光三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7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莲勺县_ |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七月十五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8
21. 莲勺县(? — 8 ) 置年不详,见于《汉书》卷 8《宣帝纪》,至晚昭帝时期已置治。今陕西渭南市东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粟邑县_粟城县_ | 西汉年间~新太祖天凤元年
雅戈 2021-05-2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沈阳县_制昌县_ | 西汉年间~东汉献帝延康元年十月十二
雅戈 2021-05-2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征县_氾爱县_ |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5-28
24. 征县( ? — 8 ) 本秦县,汉初省,后置年不详。 ... 治今山西澄城县西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云陵县_ | 西汉元帝永光三年 ~ 分三辅为六尉大夫
雅戈 2021-09-13
20. 云陵县(前 41 — ? ) 武帝后元二年置,析云阳地而置也。元帝永光三年隶左冯翊。治今陕西淳化县东南。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骊邑_新丰县_ | 新太祖天凤元年 ~ 汉·刘玄恢复西汉末年政区
2022-04-0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下邽县_ | 新太祖天凤元年 ~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
2022-04-0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郑县_ | 新太祖天凤元年 ~ 汉·刘玄恢复西汉末年政区
雅戈 2022-04-0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船司空县_船利县_ | 新太祖天凤元年 ~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
雅戈 2022-04-0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宁秦县_华阴县_华坛县_ | 新太祖天凤元年 ~
雅戈 2022-04-0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胡县_湖县_ | 新太祖天凤元年 ~
雅戈 2022-04-08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长陵县_长平县_ | 汉更始元年十月 ~
雅戈 2022-06-10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阳陵县_渭阳县_ | 汉更始元年十月 ~
雅戈 2022-06-10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高陵县_千春县_ | 汉更始元年十月 ~ 地图底图开发的结束时间
雅戈 2022-06-11
区域隶属: _河上郡_左内史_左冯翊_翊尉郡_左翊公国_左翊国_ > _栎阳县_师亭_ | 汉更始元年十月 ~ 东汉初年省并县
雅戈 2022-06-11